Browsing: 解释

  作者:徐秦法(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为充分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的关键作用,需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把“讲什么道理”“如何讲道理”作为大中小学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根本立足点,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懂政理、明学理、通事理,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的效果。   运用学术讲“政理”,把道理讲深   思政课是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担负着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使命任务,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办好思政课,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讲深讲透新时代党和国家的政策、政绩、政务,探寻为政之道,即“政治”背后的“道理”。要从各学段学生的认知心理发展特征出发,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来领导力的生成逻辑、讲清楚党领导人民开创千秋伟业的理论逻辑、讲清楚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实践逻辑、讲清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价值逻辑。   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把道理讲深,需要有深厚的理论支撑,善于运用学术讲“政理”。没有学术的教学是空洞的,要让学生透彻理解百年大党与中国之治蕴含的深刻“政理”,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引导学生在理论和实践的论证阐述中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所以必然。一是通古今之变化,诠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要在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多年奋斗历程中,探寻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坚持与发展,党对理想信念的坚守与追求,党对人民立场的坚定与践行,党对自身建设的巩固与强化,在回溯本源中诠释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二是立时代之潮头,回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探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理论的科学、制度的先进、文化的价值是回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好之根本。三是发思想之先声,阐述“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作为历史和人民的共同选择,马克思主义一经传入中国并被中国共产党所掌握,就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就成为改变中华民族和中国历史命运的锐利武器。阐述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要在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中,洞悉理论本身的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开放性,在中国语境与人类视域下把握其理论内核与价值意蕴。   善用问题讲“学理”,把道理讲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的政治性、思想性、学术性、专业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其学术深度广度和学术含金量不亚于任何一门哲学社会科学!”思政课不是简单的政治宣传,还要强调“学理”支撑。所谓“学理”,是思政课教学中蕴含的学术原理与理论价值。依托思政课将“学理”讲透,就是要深刻阐发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与思想内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与理论品格等,引导学生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在深学细悟中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认识世界、指导实践。   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为了把道理讲透,需要回应学生的兴趣关切与思想困惑,善于以问题为驱动展开“学理”阐释。一是聚焦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厚植理论的价值引领力。所谓大道至简,润物无声,理论要与实践相联系,才能凸显说理的透彻。要注重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面临的疑惑与矛盾,使学生在现实解惑中感悟到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在循循善诱中形成正确的价值引领。二是立足社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增强理论的说服力。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发展,面对不同时期我国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要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相统一,增强理论自身的说服力、阐释力。教育引导学生通过加强理论掌握的彻底性,对党的创新理论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能够辨明大是大非、真假黑白,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实践呼声。三是直面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问题,提升理论的鉴别辨识力。在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深度影响下,各种“伪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思潮交替登场,主流与非主流意识形态并存,使得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着长期且复杂的斗争。面对错误思潮的泛滥与侵蚀,引导学生辨析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潮的理论实质,在分析批判中提升对错误思潮的鉴别能力。   巧用故事讲“事理”,把道理讲活   思政课要植入真善美的种子,书本里的经典只有走进人心才能培根、铸魂。为此,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从小事物中领悟大事理至关重要。所谓“事理”,是事物的本质道理,是蕴含在社会事件背后的内在逻辑与客观规律。依托思政课把“事理”讲活,就是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打造有温度有力量的思政课,善于搜集国内外典型案例、热点事件、经典素材,在遵循大中小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前提下,以故事讲述循循善诱,从案例中剖析事理要脉,以事理融通实现启智润心。   会讲故事,讲好故事非常重要。把道理讲活,需要注重方式方法的创新。以微观叙事的故事整合营造沉浸体验,是将思政课讲活的关键所在。一是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浴血奋战故事,以红色血脉感召学生。“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依托信息技术赋能红色课堂,构建“全媒体+”的历史教育模式。讲好革命时期仁人志士的救亡图存故事、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浴血奋战故事,引导学生从光荣传统中汲取精神力量、从实践经验中锤炼奋进品格。二是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改革开放故事,以家国情怀鼓舞学生。让思政“小课堂”走向社会“大课堂”,联动企业、社区、红色基地等场馆资源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讲好中国改革开放的探索故事、讲好改革先锋的典型故事,引导学生增强主人翁意识,坚定走中国道路的信心与决心,在回溯发展道路中根植赓续荣光、接续奋斗的行动自觉。三是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新时代奋进故事,以使命担当激励学生。组织各种精彩、精炼的故事载体,采取角色扮演、情景模拟、演讲比赛等方式,把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故事生动呈现,把寻求全人类共同发展的故事栩栩展现,引导学生以小见大,思考故事背后蕴含的深刻道理,在说理中激发思想共振与价值认同,强化新时代学生的使命担当。 来源:央视新闻

在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千年古村落呈坎村,“呈坎晒秋”民俗距今有1000多年的历史。近年来,呈坎村以“晒秋”为核心,扩大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图为村民们利用晴好天气晾晒稻谷、玉米、南瓜、辣椒、笋干等农作物。 潘祯祥摄(人民视觉) 美国外交学者网站报道称,对中国城市居民来说,乡村游成为新热潮。近年来,到乡村旅游的游客数量保持高速增长。 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也关注到,中国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以促进农村地区和大众市场的消费。该媒体援引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的话称,旅游业复苏直接增加了农民收入。 新加坡《海峡时报》则聚焦贵州省榕江县的乡村超级足球联赛(简称“村超”)如何带动乡村旅游创新性发展。该媒体报道称,今年5月“村超”举办期间,榕江县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41亿元,同比增长52.08%。 2023年暑期,中国国内旅游需求得到集中释放。越来越多游客选择到郊区、乡村旅游观光、休闲度假,进一步带热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具有鲜明的空间差异感和生活体验性,有不同于城市的自然风光、各具特色的民俗风情、本地食材和传统烹调的农家菜肴、融入日常生活的民居宅院等。游客到访乡村,可以赏花、采摘、垂钓,参与农事、手工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沉浸式体验乡村的美好生活。与过去相比,如今,城市游客到乡村,除了欣赏田园风光之外,还可以实地感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就,亲身体验美丽乡村的蝶变。 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不仅促进了当地消费、就业和投资,还起到了文化交流、观念变迁等综合带动作用。例如,近年来,在安徽黄山、浙江宁波等地,许多来自城市的企业家和艺术工作者进入乡村,有效促进乡村文化氛围和教育水平的提升,为共同富裕注入了精神和文化的全新内涵。 随着乡村振兴工作向纵深推进,乡村旅游已成为促进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重要抓手和可行路径。中国发展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积累了宝贵经验: 一是立足乡土、依靠农民。没有世居于此的村民的认同、参与和分享,乡村旅游解决不了项目运营所需要的人力资源和政策支持,从长期来看甚至可能导致生活方式失真和本土文化断裂。因此,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高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农民持续获益。 二是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没有统一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有的乡村因为距离大城市较近而拥有“先天优势”,有的乡村则依托于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如何找到一条合适的发展道路,需要更多专业工作者在开发乡村旅游前做好充分调研和规划。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实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工程,推动乡村旅游重点村一体化建设。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包括:一,加强乡村旅游的市场培育、形象建构和宣传推广;二,完善乡村旅游接待设施,因地制宜,创新休闲、度假、康养、研学、冰雪、避暑旅游产品,提升乡村旅游的服务品质;三,吸引更优质的旅游要素,特别是资本、技术和专业人才向乡村集聚,提升乡村旅游现代化水平。 乡村承载着中国人的乡愁,无论我们走得多快多远,总忍不住回望来时的路,总会牵挂着家园。乡村旅游为城市居民提供了心灵栖息地,也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在中国脱贫攻坚、全面小康、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战略进程中,乡村旅游是重要途径。总结推广乡村旅游典型案例,与世界分享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经验,已成为当代中国故事的新颖素材。 来源:stcn

台北 — 二十国集团(G20)峰会9月9日至10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举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试图寻求各国谅解福岛核处理水排海的决定。有些专家认为,中国故意将科学议题政治化,南方国家会继续在与中国相关的国际议题中保持中立。“全球南方”更在意实际援助G20峰会9月9日起一连两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举行,世界各国领导人齐聚一堂。去年12月接任轮值主席的印度数个月来高调展开外交工作,尤其强调新德里作为“全球南方”(Global South)的领袖。“全球南方”话题也在日本逐渐升温,日本利用担任G7轮值主席国的契机,不断加强“全球南方”外交攻势。岸田内阁在此半年内频繁造访南方诸国,岸田文雄9月份也出席雅加达东盟(ASEAN)相关峰会和印度主办的G20,试图遏制中俄在南方国家的影响力。自从2022年2月俄乌战争以来,美国发起对俄制裁,民主盟友纷纷响应,但包括印度、印度尼西亚在内的南方诸国拒绝参与制裁。 淡江大学日本政经研究硕士班教授蔡锡勲在接受美国之音的采访时表示,俄罗斯侵略乌克兰的战争长期化,“全球南方”采取中立是基于国家利益和地区情势。他指出,有些G20中的国家属于“全球南方”,中俄又都是G20的会员国,日本自然在G20峰会时试图拉拢“全球南方”,让美日欧等民主阵营对“全球南方”拥有一定的主导权。蔡锡勲说:“‘全球南方’经济规模持续成长,强化在国际社会的发言权,但是其盟主宝座的主导权争夺战越来越激烈。”他表示,日印关系长期友好,印度又在去年跻升为全球第五大经济体,加上印度是今年G20的主席国,也俨然是“全球南方”的领袖,岸田文雄今年4月即主张印度是世界最大民主国家与不可或缺的伙伴,努力将印度拉向民主阵营。日本立教大学亚洲地域研究所特任研究员高桥孝治(Koji Takahashi)认为,虽然日本近期把注意力大举投向了“全球南方”,但是南方国家不可能与民主阵营结盟。他告诉美国之音:“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民主制度并不发达,甚至有些是独裁政体,所以他们在意的不是民主制度,而是对方是否能提供大量援助。” 高桥孝治表示,早在日美不怎么关注南方诸国时,中国就已经大规模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几乎垄断了南方国家的外交,日本对“全球南方”的投入起步已晚,可能投注的援助又不能与中国较量,要拉拢“全球南方”几乎是不可能的。 他认为,南方国家会继续在与中国相关的国际议题中保持中立。中国抗议核处理水排海或实为政治手段《共同社》9月初报道,岸田文雄希望在出席G20新德里峰会期间,透过和与会国首脑举行双边会谈,寻求各国谅解排水决定。自8月底福岛核处理水排放开始,中国官民皆强烈抗议,导致日中关系僵化。此前国际争议中并未靠向美日民主阵营的全球南方,在这次争议中的反应令人关注。印度尼赫鲁大学国际关系学者,台湾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助理教授林筱甄表示,印度目前并没有反对的声浪,特别是在日印近年来加强力度经营与南方国家的关系,南方国家不会出面支持中国。她对美国之音说:“以国际事件来讲,南方国家的声量还不足以影响日本,南方国家与其出面反对无效,不如选择静默,以免影响日本日后的援助。”林筱甄认为,中国知道国际原子能机构已经认定福岛核处理水排放符合科学标准,这次的争议可以看成是中国与日本的政治问题。她指出日本最近向美国购买很多战斧巡弋飞弹,中国就拿核处理水排海的话题来抵制日本,这种作法与当年韩国部署萨德反飞弹系统时,中国就抵制韩货的手段如出一彻,因此中国这次的重点未必全在核处理水排海议题本身。淡江大学日本政经研究硕士班教授蔡锡勲表示,从日中的措辞选择,可看出双方在这个议题上的重点完全不同。他指出,日本的用词是“核处理水”,中国的用词是“核污染水”,认知差距可见一班,而日中双方进行外交战和假情报攻防,俨然形成了日本是“基于科学的根据”与中国将议题“政治化”的模式。蔡锡勲说:“其实中国早在8月24日开始排出水(核处理水)之前,便高举起拳头,展开外交战,舞台是7月的东盟外长会议。因此,岸田首相透过9月印度尼西亚和印度的两个国际会议,用‘基于科学的根据’的安全性来得到各国的理解,推进强化与‘全球南方’的连携。”他指出,中国8月公布新版地图,主张几乎拥有南中国海全局的主权,让东盟相关国家强烈反弹,也将使原本就与东南亚诸国拥有长期经济合作关系的日本相对更容易深化在该地区的势力,再加上习近平缺席G20新德里峰会,中国经营“全球南方”的重心似乎与过去有所不同。习近平缺席恐影响势力平衡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不参加G20新德里峰会引发关注。这是他成为中国最高领袖后首次不出席G20峰会,北京迄今没作任何解释。日本立教大学亚洲地域研究所特任研究员高桥孝治表示,习近平缺席包括G20在内的重要国际会议,再加上中印边境冲突不断,日印不存在边境问题, 势必会影响日中之间在南方国家的势力平衡。他说:“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恶化,中国正在失去信心。本来习近平应该在重要的国际会议中宣传国家状况良好,这次他却不出席,会让其他与会国家感到焦虑。”高桥孝治指出,大约6个月前,中国还充满自信地发表了许多声明,彷佛已经取得了全球霸权,现在国内的经济却急速恶化。他认为,当世界各地都在报道中国经济发生危机的时候,习近平却没有积极地参加会议为中国的经济稳定作宣传,反而避不见人,那么许多国家会因为不安,而逐渐在贸易方面与中国的保持一定的距离。 印度尼赫鲁大学国际关系学者,台湾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助理教授林筱甄认为,习近平虽然没有出席G20新德里峰会,但又深怕南方国家会因此深受日印的影响,所以派出总理李强出席压阵,也是一种将对方降格的外交手段。她说:“如果拜登想跟中国谈,那就会变成是跟总理谈,在外交上是不对等的,等于是降格,对岸田文雄跟莫迪而言也是一样,这是习近平的用意所在。”淡江大学日本政经研究硕士班教授蔡锡勲表示,中国以往都将G20峰会作为扩大地政学影响力的舞台,但是近年来进展并不理想,加上2020年6月中印边境冲突造成双方都有死伤的情形使两国首脑从此未举行双边会谈,而中国在南中国海的主权主张相继导致区域国家的反弹,中国已经不再将G20作为主要的外交舞台。他指出,这一点从习近平出席8月在南非举行的金砖五国(BRICS)峰会时主导6个国家加盟,而这6个国家包括埃及、埃塞俄比亚及阿根廷3个南方国家,表示中国对于经营“全球南方”关系已经改换跑道。蔡锡勲说:“中国和俄罗斯透过金砖五国(BRICS)共同强化连携‘全球南方’,建构与欧美为中心的国际秩序之对抗轴。因此,中国可能将重心从G20移至BRICS。”蔡锡勲表示,俄罗斯总统普京也缺席G20新德里峰会,本次出席的首脑多数是美日欧及其同盟国及友好国,看起来对于民主阵营拉拢“全球南方”较为省力,但也可能导致G20流于形式化。 来源:美国之音中文

财联社8月12日讯(记者 罗祎辰)第三方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卫生巾产品线上销售持续高增,主要厂商百亚股份(003006.SZ) 业绩亦有所体现。上半年,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实现双增,电商渠道尤为亮眼,但喜中藏忧,部分地区线下市场拓展缓慢。 百亚股份昨晚披露半年度业绩报告,公司实现营收9.50亿元,同比增长28.60%,归母净利润1.32亿元,同比增长68.12%。综合多家券商此前预测数据,百亚股份上半年业绩表现亮眼,尤其是利润修复速度明显超过预期。 进一步拆分各地区数据,财联社记者注意到,公司电商业务增速领先,贡献了约2.37亿元营收,同比增幅达到71.66%,有望进一步发展为营收支柱。 与此相呼应,上半年卫生巾线上销售都呈现较高景气度。Sandalwood电商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卫生巾品类同比增长22%。主要品牌中,百亚股份的自由点品牌借助抖音直播、产品组合优化以及名人效应,线上销售同比增长69%。 线下各地区业务方面,经历2022年业绩下挫后,公司深耕已久的川渝和云贵陕地区核心市场恢复较快,营收规模分别为3.39亿元和2.02亿元,同比增幅均超26%,已恢复到2021年同期水平。 但喜中藏忧,百亚股份上市后颇为重视的非核心市场(即其他地区)拓展缓慢,上半年营收1.16亿元,同比增幅不足3%。更需忧虑的是,在整体毛利修复的背景下,非核心市场业务毛利罕见下滑,在所有地区分类中垫底。 据了解,百亚股份已经进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两湖、两广等地区市场。但从上半年数据看,这些地区的业务拓展并不顺畅,在牺牲毛利的情况下,营收仍未取得明显增长,如何从西南走向全国,在全国线下市场站稳脚跟仍是摆在公司面前的难题。 对于百亚股份而言,非核心市场拓展缓慢意味着公司要更为倚赖电商,后者还面临营销投入边际效应减少的问题。今年上半年,百亚股份销售费用2.30亿元,同比增幅为34.53%。 来源:投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