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ews
- Global News
- Defence
- Economy
- Op-ed
- Science
- Sports
- Lifestyle
Subscribe to Updates
Get the latest creative news from FooBar about art, design and business.
What's Hot
Browsing: 文化
伦敦 (10/03 – 77.78) 伊朗总统易卜拉欣·莱西于11月8日至9日对杜尚别进行正式访问,这是他在18个月内第二次访问塔吉克斯坦首都。莱西对塔吉克斯坦的访问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因为两国之间的和解使已签署的一批相对标准的双边协议黯然失色。访问期间,莱西和塔吉克斯坦同行埃莫马利·拉赫蒙宣布了一项历史性的为其公民提供免签证旅行协议,并在贸易、交通和文化等方面达成了协议。去年,两国高层互访已成为常态,伊朗国防部长礼萨·卡莱伊·阿什蒂亚尼于 10 月访问塔吉克斯坦,首席检察官穆罕默德·贾法尔·蒙塔泽里于 6 月率领司法代表团访问杜尚别。但这两个波斯语国家之间的关系并不总是那么乐观,这两个国家有着密切的语言、文化和历史联系,还有一个共同的重要盟友俄罗斯。过去十年,两国关系因投资和出口协议中断、直飞航班暂停以及伊朗在塔吉克斯坦的慈善和文化中心关闭等紧张局势而受到损害。 2015 年 12 月,伊朗最高领袖阿亚图拉·阿里·哈梅内伊(左)会见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领导人穆希丁·卡比里。 2015年,伊朗邀请塔吉克斯坦伊斯兰复兴党(IRPT)领导人参加一次会议,激怒了塔吉克斯坦,而就在几个月后,该党被杜尚别非常可疑地取缔并列为恐怖组织。进一步激怒杜尚别的是,IRPT 领导人穆希丁·卡比里 (Muhiddin Kabiri) 在活动中受到伊朗最高领袖阿亚图拉·阿里·哈梅内伊 (Ayatollah Ali…
人民网伦敦12月11日电 (记者邢雪)12月11日,人民网英国公司在伦敦成功举办见证文化的力量——“我们的中国故事”分享交流会。中国驻英国大使馆代表、“我们的中国故事”系列视频主人公们、中英文化界、艺术界、学界等近百名嘉宾齐聚一堂,共叙中国情缘,共话文化交流与合作。 唯有持续的交流才能深化理解 据了解,两年来人民网英国公司重磅持续推出8季43集“我们的中国故事”系列视频,将镜头对准一批对中英人文交流有建设性、历史性贡献的英方知名人士,通过他们的中国情缘故事,讲述跨越时空的人文交流,见证薪火相传的文化力量,向世界阐释推介中国精神。系列视频在人民网多个平台持续发布,并在英国天空卫视等海外渠道以及海外社交媒体平台发布,产生了较好的影响力。活动上,嘉宾们就中英两国艺术家的创意合作、中国文化走上世界舞台以及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和相互了解三个主题进行了深入对话。他们分享各自与中国在文化艺术领域的合作经历与体会,阐释对中国文化的深刻理解。 英国著名中国考古和艺术史家、原牛津大学墨顿学院院长、牛津大学副校长杰西卡·罗森教授,英国汉学家、历史学家、作家吴芳思,牛津大学科技考古教授马克·泼拉德,李约瑟研究所东亚科学图书馆馆长约翰·莫非特四位嘉宾讲述了自己与中国的深厚渊源,回忆了半个世纪以来在中国学习及与中方相关机构和人士开展合作的难忘经历,对中国文明表达他们的思考。 “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是去中国旅行,当踏上这片土地后,我真切感受到中国的多样、丰富和有趣。”年近八旬的杰西卡·罗森说起当年的经历仍神采奕奕。“在我那个年代, 学习中文是一件孤单的事情,坚持是最重要的。”她强调,交流和合作对东西方都至关重要,东西方之间差异巨大,依然存在很多误解,唯有持续的互动交流才能继续深化两者之间的合作和理解,西方必须更多地了解中国,这是很漫长的道路。 吴芳思表示,“我生活中最美好的事情之一就是写关于中国的文章。令人高兴的是,我遇到的大多数英国人和欧洲人都喜欢阅读有关中国的书籍,他们和我一样发现了令人着迷的东西。” 马克·泼拉德着迷于中国的技术,尤其是在冶金和陶瓷等领域。他表示,中国与西方互相交流和吸收思想,相互学习技术,而在过去的40多年里,东西方的合作和交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约翰·莫非特也感慨地说:,“中国社会和西方社会之间的深刻差异是惊人的,长时间的接触让我认识到彼此是多么的不同,我变得越来越谦虚,去中国的次数越多,才发现自己对中国的了解越少。” 迈向纵深的合作需要勇气和开放 创意制作人、编舞家法鲁克·乔达里,英国汉学家、翻译家韩斌,苏富比艺术学院亚洲艺术学者凯蒂·希尔,梅纽因音乐学校董事会主席大卫·巴克利畅谈助力中国舞蹈、文学、当代艺术作品、音乐人才走上世界舞台。 法鲁克·乔达里认为,中国拥有非凡的文明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有太多富有吸引力的故事,舞蹈人才济济,在与中国艺术家合作的过程中,让自己更好地理解了人性的复杂和美的意义。结合自己翻译贾平凹小说的经历,韩斌说:“每次我翻译一本中国作家的书,我都学到一些新的东西,每个故事都是一次大冒险,我希望为英语读者打开新的窗口。” 凯蒂·希尔赞叹于近年来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发展速度,一方面艺术与工业结合的能力在过去20年中发生了惊人的变化,另一方面,中国学生的艺术水平呈指数级增长,语言技能、艺术基础和理想抱负令人印象深刻。大卫·巴克利提到,小提琴大师耶胡迪·梅纽因在中国享有盛誉,梅纽因音乐学校在中国设立分校的速度之快、发展之迅速令人印象深刻。 嘉宾们一致表示,勇气和信任在文化交流与合作中至关重要,“任何迈向纵深的合作都需要勇气和开放的态度”。 探索中国文化之美是一种乐趣 嘉宾发言。人民网 郭锦标摄 葛瑞斯·波尼洛表示,中国文化古老而博大精深,有种类繁多的民族乐器、风格古典的传统民歌,丰富广博的诗歌和文学,探索中国文化之美是一种令人享受的乐趣。来自英国陶瓷之都斯托克的英国斯塔福德郡大学陶瓷学教授、知名陶艺家尼尔·布朗索德表示,中国的陶瓷艺术的文化价值深厚,在景德镇、南京等城市,陶瓷艺术构成了一种从过去到未来的思考,现代的工匠从传统中汲取灵感,并用新的方式重构想象,继承并且创新,创造出难以置信的魅力。 世界知名动物摄影家蒂姆·弗拉克认为,中国的艺术与自然联系紧密,不仅反映了中国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并且思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英国艺术家、策展人凯茜·玛格结合与中国聋人艺术家的合作项目,进一步强调了艺术的交流更好地促进对话和相互理解。…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日前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并系统阐述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文化思想对文化自信进行了多方面论述,进一步明晰了文化自信在党和国家建设事业中、在民族复兴伟业中的基础性和支撑性作用。坚定文化自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的根本前提。 1.厚植文化根基,中华文明沃土滋养文化自信 凡树有根,方能生发;凡水有源,方能奔涌。中华文明有着独特的历史脉络、浓厚的文化底蕴,其突出特性承载着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码,为我们坚定文化自信提供了深层而持久的驱动力。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而绵延不绝,迭遭忧患而经久不衰,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迹,也是我们这个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底气。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特征,要求我们必须从源远流长的历史来认识中国,必须在深刻认识自身历史传统、着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进程中,不断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中华文明从来都不是故步自封的,而是以开放的心态,在创新吸收其他文明优点的基础上绵延发展。这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要求我们应在继承与发展的辩证统一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中华文明发展史也是我国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体现了“尚一统、求大同”的理念,并逐渐成为中华民族血脉里的家国情怀,从根本上决定了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的共识,决定了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这就要求我们在新征程上必须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以中华民族大团结促进中国式现代化。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始终保持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不论是汉魏时期佛教的传入及其中国化,抑或是明清及近代以来的“西学东渐”,中华文明都学习借鉴、博采众长。中华文明突出的包容性特征,决定了马克思主义能为中华文明所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可以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结合。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化干戈为玉帛等理念在中国世代相传,决定了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坚持合作、不搞对抗,不断追求文明交流互鉴而不搞文化霸权。 2.立足伟大实践,在党的百年征程中不断增强文化自信 旗帜决定方向,道路决定命运。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奋斗征程,在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进程中不断增强文化自信。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了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的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我们党提出新民主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一体的完整建国大纲,其中阐明了关于文化教育的根本主张和目标,带领人民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建设,在实践中促进了对中华文化的自觉认识。 …
10月14日,“新时代 新作为”羊城学堂第九场讲座在广州图书馆举行,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瑜梅担任主讲嘉宾,以“传承丝路精神 弘扬海丝文化”为题,向现场听众讲述广州作为海丝发源地的前世、今生和未来。 扬帆通海两千年 广州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占有重要地位 “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刘瑜梅介绍道,改革开放以来,广州成为很多人期望改变命运的目的地。为什么广州的经济发展可以先行一步? 广州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港口条件。数千年来,广州港作为河海兼具的港口,既沟通了内陆各地,又连通了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从广州出发通过南海、进入印度洋,再到达南亚次大陆和中亚、中东、非洲国家的航线是最短、最便捷的;广州毗邻香港、澳门,南引海南岛,西接广西北海,以广州为中心,能够联结港澳、海南岛、广西区域,面向东南亚相关国家。 刘瑜梅还向现场听众介绍了南越文王墓、南越国和南汉国宫署遗址、光孝寺、怀圣寺光塔、清真先贤古墓、南海神庙及明清码头遗址、莲花塔、琶洲塔、赤岗塔等广州9处申遗史迹点,讲述这些遗址遗存及出土文物蕴含的价值和背后的故事。 国家海丝申遗 广州牵头组建申遗城市联盟 “如果说,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是一个延续两千余年的人类文明交流大舞台,那么,广州从建城之日起,一直活跃在这个舞台,并且一直担任重要的角色。”刘瑜梅说。刘瑜梅向市民朋友介绍了广州推动海丝申遗的相关工作。20世纪90年代起,广州就开始编制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相关材料,并积极开展相关工作。2017年4月,国家文物局在广州召开海上丝绸之路保护和申遗工作会议,代表一致推举广州为海丝申遗牵头城市。此后,广州的作为更加积极主动,更见实效,取得了很多阶段性成果。 在跨区域合作方面,广州牵头组建海丝保护和联合申遗城市联盟,截至目前,已有广州、香港、澳门、上海、南京、宁波、福州、长沙等34个城市加入联盟。 在史迹点的修缮、保护方面,广州对申遗史迹点进行了文物修缮、展示、环境整治,极大改善了文物保存状况和环境风貌,也提升了社区居民的居住体验。不少申遗史迹点成为市民游客的打卡点。 在分享我国几个成功申遗项目案例后,刘瑜梅还介绍了广州下一步推动海丝申遗的努力方向:完善联合申遗协调机制、深化海丝史迹的价值研究、夯实联合申遗基础性保护工作、深化展览展示和公众宣传,推动海丝申遗取得实质性进展。近期,广州正在抓紧推动落实“七个一”,即:至少一个海外城市加入申遗城市联盟,打造海丝主题精品剧目,创作海丝主题曲,打造高素质讲解员队伍,拍摄海丝宣传片,成立一个专家库,打造海丝虚拟博物馆。 刘瑜梅表示,全市文化广电旅游系统将把握历史机遇,增强历史主动,坚定文化自信,用心用情用力传承广州海丝文化,让广州海丝文化的“金字招牌”响彻全国、走向世界。 讲座吸引了很多市民,读者闫女士告诉记者,她是被讲座“海上丝绸之路”的主题吸引过来的,一个多小时的讲座,让她对广州这座城市有了更深的认识。 资料来源:广州政府网
9月4日至5日,2023年中国文化馆年会在内蒙古包头国际会展中心开幕,同期举办公共文化和旅游产品采购大会(简称“文采会”),中国联通应邀参展并承办“新技术 新空间 新体验”——构建新时代文化馆数字化应用场景专题研讨会。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主任白雪华,副主任罗云川出席研讨会,基层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研究院、公共文化服务大数据应用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相关专家学者以及其他企业代表、参会代表共计300人参加本次研讨。 中国联通集团政企客户事业群副总裁冯兰晓在研讨会上做《中国联通服务公共文化数字化的探索与实践》主旨演讲。冯兰晓表示,中国联通将基于云、网、数据、安全、渠道等能力,打造服务文化数字化建设的能力矩阵,持续深耕和服务公共文化事业,在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中起到引领支撑作用。 会上,冯兰晓代表中国联通与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主任白雪华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发挥各自优势,聚焦5G、大数据、云计算、元宇宙、物联网、云转播、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化创新技术在公共文化领域应用,提升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建设与服务水平、合作探索数字文化体验空间建设试点、开展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科研创新,并在通信业务及信息化建设方面开展合作,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与幸福感。 会上,联通在线沃悦读承担的《5G消息公共文化云助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化发展》课题,获得2022年度基层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研究院与公共文化服务大数据应用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优秀课题成果。 本次“文采会”,中国联通以“联通智慧科技,服务文化数字化战略”为主题,设置公共服务、数字文化、智慧场馆、智慧文旅四大板块,展出5G消息公共文化云、数字文化链、5G非遗馆、互动式体验阅读等十余项行业解决方案及成果,全面展示了中国联通文化数字化方面所具备的能力。 中国联通作为“数字信息基础设施运营服务国家队、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建设主力军、数字技术融合创新排头兵”,将以“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和“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要求为指引,发挥科技创新企业的引领作用,持续服务数字中国和文化强国建设。 来源:财经人
新华社瑞士伯尔尼8月24日电(记者 聂晓阳)瑞士和中国24日在瑞士首都伯尔尼举行流失文物交接仪式,中国驻瑞士大使王世廷代表中方接收了由瑞士联邦文化总局移交的5件中国流失文物。 本次移交的文物包括一件明代磁州窑系白地黑花大罐、一件汉代彩绘骑马陶俑、一对唐代白陶鞍马和一枚元代古钱币。据悉,这批文物返还中国后,中国国家文物局将组织专家进行二次鉴定和研究,并将结果通报瑞方。 王世廷在交接仪式上表示,长期以来中瑞两国在文物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富有成效,双方签订了关于非法进出境文化财产及其返还的协定。在2014年瑞士政府向中方归还汉代陶俑之后,此次瑞方再次向中方归还非法流入的5件中国文物,充分体现了中瑞两国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加强合作的共同意愿。中方愿与瑞方携手,共同开展系列文化交流活动,为中瑞关系发展创造更多亮点。 瑞士联邦文化总局局长巴赫曼在交接仪式上表示,瑞士和中国自1950年建交以来一直保持丰富而多维的关系。文物的真正价值只能在与其原始背景和传统环境相关的情况下才能得到更好体现,瑞士和中国共同致力于保护文化遗产,当天的交接仪式正是两国高质量合作的一个证明。 来源:中新网
阿斯塔纳、柏林 (21/08 – 50) 哈萨克斯坦在八月的第三个星期日庆祝运动会。今年的节日是8月20日。这个节日对于运动员、教练、从事体育运动的儿童和青少年来说非常重要。 在第八届哈萨克斯坦议会第一次会议上,国家元首被指派创造条件,使儿童对体育感兴趣。哈萨克斯坦有43000多个体育设施,其中一半以上位于农村地区。 今年,哈萨克斯坦批准了到2029年的体育文化和体育概念,旨在确保国家队和体育后备力量的持续培训,并吸引人口参加群众体育。 自今年年初以来,哈萨克斯坦运动员在官方国际锦标赛上赢得了 586 枚奖牌。 哈萨克斯坦在奥运会项目上获得了373枚奖牌,其中包括121枚金牌、111枚银牌和141枚铜牌,以及118枚非奥运会项目奖牌。哈萨克斯坦残疾人运动员为该国的奖牌榜增添了 95 枚奖牌,其中包括 33 枚金牌、33 枚银牌和 27 枚铜牌。 另一个亮点是,哈萨克斯坦队在塔什干举行的世界拳击锦标赛上获得了四金一银,并获得团体第二名。值得注意的是,哈萨克斯坦选手鲁斯兰·库尔巴诺夫在意大利举行的击剑世界锦标赛上为该国赢得了第一枚铜牌。 9…
据哈萨克斯坦文化体育部新闻处 7 月 21 日报道,哈萨克斯坦国家博物馆代理馆长艾别克·西德科夫 (Aibek Sydykov) 表示,自今年年初以来,约有 31 万人参观了哈萨克斯坦国家博物馆,考虑到 2022 年全年参观人数为 33 万人次,这一数字创历史新高。 “这表明我们人民对千年文化遗产和历史的兴趣日益浓厚,”西德科夫说。 据他介绍,今年参观人数激增的原因是今年4月新开放的两个展厅,包括古生物馆和工匠中心,引起了各个年龄段客人的兴趣。 古生物馆展示了霸王龙、三趾马、大角鹿、巨犀、猛犸象和其他公元前动物的骨骼和遗骸。 工匠中心陈列着各种纪念品和哈萨克大师的精美工艺品。 今年上半年,博物馆藏品增加了 4,000…
哈通社/阿斯塔纳/7月10日–据总理官网消息,根据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政府决定,阿尔曼·阿德勒汗吾勒·朱迭巴耶夫夫被任命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文化和体育部副部长。 阿尔曼·朱迭巴耶夫1986 年出生于阿拉木图州,毕业于哈萨克斯坦胡尔曼哈兹国立音乐学院。 他的职业生涯始于2006年,担任阿拉木图旋律乐团乐曲演奏家。 2007-2009年 任库尔曼哈兹国立学院派民间乐器管弦乐团冬不拉乐团演奏家; 2009-2011年 任哈萨克库尔曼哈兹国立音乐学院乐队指挥系教师; 2011-2013年 任哈萨克库尔曼哈兹国立音乐学院冬不拉教研组教师、高级教师; 2013-2018年 任库尔曼哈兹国立学院派民间乐器管弦乐团首席指挥; 2018-2023年 任哈萨克斯坦库尔曼哈兹国立音乐学院院长; 2023年5月至今,担任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文化体育部文化委员会主席。 资料来源:哈萨克斯坦通讯社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 “自己的宝贝还得自己识宝,自己不要轻慢了”,习近平主席念兹在兹。这些年,他经常在各种场合生动讲述文化瑰宝背后的中国故事,以珍贵文物为载体向世界展示“中国精彩”。 2023年5月,中国与中亚五国领导人“长安复携手”。在赠送给中亚国家元首的礼品中,有一件“何尊”。何尊是西周早期著名的礼器,器内底部有122字的铭文,其中一句“宅兹中国”,是已发现的“中国”一词的最早文字记录。 习近平主席深谙何尊之美,并以“尊”为礼,让世界了解“何以中国”。2019年5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他被造型浑厚、工艺精美的何尊吸引,细听讲解、认真端详。一年后,他在陕西考察时溯古言今:“‘中国’二字最早见于在陕西出土的青铜器何尊。”2022年,他亲自批准的建设项目——中国国家版本馆开馆,一批精品展览亮相,何尊熠熠生辉,彰显大国盛世风采。 瓷器,中华文明的另一张名片。 2019年5月15日,中国国家博物馆。在一个清新淡雅的花瓶前,习近平主席和外方领导人停下脚步,凝神观看。这是一个距今700多年的元青花的花瓶,图饰描绘的是中国古代四位才子王羲之、周敦颐、林和靖与陶渊明爱花的故事,故得名青花四爱图梅瓶。 习近平主席亲自讲解:“元代的青花瓶保存下来非常少,这件藏品可以说是陶瓷中的熊猫。”讲解生动有趣,让在场的外方领导人会心微笑。 泱泱中华,历史悠久,文明博大。立足人类文明看文化瑰宝,习近平主席有着深邃思考:要保护好文物,让人们通过文物承载的历史信息,记得起历史沧桑,看得见岁月留痕,留得住文化根脉。 2023年4月7日,广东广州松园白云厅。千年古琴奏响《高山流水》,中法两国元首一起欣赏。“高山流水,千年古琴奏的是千年绝唱,高山流水盼知音,是古代一个很优美的故事,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习近平主席信手拈来的介绍,给远道而来的外方领导人留下深刻印象。 2018年4月27日,湖北省博物馆,习近平主席与外方领导人共同欣赏曾侯乙编钟之美。闻名中外的曾侯乙编钟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雄伟、最庞大的乐器。时任湖北省博物馆馆长方勤回忆,在参观曾侯乙编钟时,习近平主席特别谈到编钟蕴含的礼乐文化和礼乐制度,有教化民众的作用,简明扼要指出了编钟的深刻内涵。 大国外交,沉潜着“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的深邃思索。西方观察人士由衷感叹,“习近平是一个讲故事的高手。特别是外交场合,他讲述的故事新鲜有趣、温馨而内涵深远”。 “大家都知道,中国有秦俑,人们称之为‘地下的军团’。法国总统希拉克参观之后说:‘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1987年,这一尘封了2000多年的中华文化珍品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2014年春天,站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讲台上,习近平主席这样向世界推介秦朝兵马俑。 2016年,在秘鲁最大、最古老的博物馆出席中拉文化交流年闭幕式并参观“天涯若比邻——华夏瑰宝展”时,习近平主席又做了一回秦俑推介人。 “当时习近平主席指着秦朝兵马俑向库琴斯基总统介绍,这件文物来自中华文明的发源地,陕西,也是我的老家。他介绍时充满自豪。”在场的外方工作人员回忆,“习近平主席的介绍中,包含了一些特别的细节,比如尽管兵马俑是通过模具制造的,但每个兵马俑的样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可以看出,习近平主席对中国历史有着深入研究。” 如数家珍,自信自豪。 中华名片,闪耀世界。 制作精致、造型逼真的汉代鎏金铜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丰盈润物、执着奉献,见证了东西方文明“千丝万缕”的联系。2017年5月,习近平主席在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以鎏金铜蚕为佐证,讲述先辈2000多年前开辟古丝绸之路,打开中外友好交往新窗口的壮举。 2019年5月,由习近平主席倡导举办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举行。在同期举办的“大美亚细亚——亚洲文明展”上,体现环保设计理念的“中华第一灯”长信宫灯、出自战国时期工匠之手的曾侯乙尊盘等中国珍贵文物璀璨生辉。 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和平尊”被永久陈列在显要位置。这是联合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中国政府赠送给联合国的礼物。在赠送仪式上,习近平主席娓娓讲述:“‘和平尊’以中国古代青铜器中的‘尊’为原型。‘尊’取‘敬重’之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十分隆重的礼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