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关于

内容概述: “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参与全球开放合作、改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促进全球共… “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参与全球开放合作、改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繁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已成为21世纪全球最受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也是目前前景最好的国际合作平台之一。 今年正值“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财联社政经研究院开展“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系列访谈,聚焦“一带一路”倡议取得的成果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本期访谈对象于洪君,现为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副会长。曾任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兼当代世界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前驻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等职务。 财联社:日前,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了《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白皮书,你对白皮书中的关键内容有何解读? 于洪君:我认为,通过这部重要文献,无论中国社会各界,还是整个国际社会,都可以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倡导并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对于在全球范围内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人类文明共存共赢的巨大意义,都能够更完整更准确地认识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宏伟目标和当前任务。 这部白皮书可以说内容丰富、结构严谨、论述充分有力、逻辑透彻清析。书中阐述的关键思想,包含在这样五大部分之中:一是源自中国属于世界,二是铺就共同发展繁荣之路,三是促进全方位多领域互联互通,四是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注入正能量,五是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行稳致远。 认真研究和领会这五方面论述与诠释,我们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到:“一带一路”倡议不但创造性地传承和弘扬了古代丝绸之路积淀的伟大精神成果,同时还赋予其崭新的时代内涵,使之成为不可替代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另一方面,认真研究和领会这五方面论述和诠释,还可以使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民族提供给国际社会的最大一件公共产品,不但给合作伙伴带来实实在在的发展利益和惠及民生的社会福祉,同时还为破解全球发展难题,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提供了新选择,开辟了新路径。 此外,通过认真研究和领会这五方面论述和诠释,有助于扩大和深化我国社会乃至整个国际社会对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的理解和认知,进一步提高中国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引导和推动国际社会共建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新世界,引导和推动人类社会通过联动发展融合发展走向和平共处文明永生的历史新阶段。 财联社:你曾担任过驻乌兹别克斯坦大使,相对对中亚地区有很深的了解。过去十年,中亚区域合作机制在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上取得了哪些成效,未来还有哪些举措? 于洪君:我曾因工作原因参与过有关中国—中亚关系发展与务实合作的一些具体工作,感触很多,体会很深。中亚地区现有五个国家,即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这五国国土面积40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7000余万,其中哈、吉、塔三国与中国接壤。我国西部地区一些少数民族,与中亚地区某些民族同宗同源,跨界而居。因此,中国与中亚早就建立起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 为了使中国与中亚的国家关系得到健康、稳定、全面的发展,中国与哈吉塔三国及俄罗斯首先在上海建立了旨在解决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的元首会晤机制,时称“上海五国”。2000年,随着边界领土问题基本解决,“上海五国”吸收乌兹别克斯坦,改组为上海合作组织。土库曼斯坦因为被联合国宣布是永久中立国,没有参加上海合作组织,但后来成为该组织观察员。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巩固并不断发展,为中国与中亚各国双边与多边紧密结合、相互辅助、彼此促进的方式扩大并深化各领域合作,提供了重要机制和平台。中国奉行的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睦邻富邻安邻的周边外交政策,为传承中国与中亚各国传统友谊、拓展务实友好合作,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中国与哈吉塔三国的交通运输合作,即后来所说的“互联互通”,甚至超出了中亚五国相互间的水平。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在油气开采以及管道运输方面的合作,早已先行先试,取得重要成果与经验!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国与中亚国家的经贸合作进入量质齐长新阶段。到2022年底中国与中亚各国建交30周年时,中国—中亚贸易额提前实现了700亿美元预定目标。贸易总量与建交时相比,超过了100倍。 今年前4个月,据统计,中国—中亚五国进出口商品总额达1730亿元,同比增长37.3%,创下历史新高。中国与中亚各国在能源、矿产、交通、通讯、发电、农业、机械制造等领域的务实合作,成就同样喜人。 例如,中国—哈萨克斯坦原油管道与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建成运营,一方面有助于中国能源进口多元化,另一方面也使中亚国家实现了能源出口有了更多选择。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与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打造成功,打通了中亚各国通过中国走向海洋的战略通道。中国企业在哈萨克斯坦投资建设的大型风电项目,极大地改变了当地电力供应紧张局面;途经哈萨克斯坦进入欧洲的中欧班列,占中欧班列开行总量80%,成为中亚国家连通外部世界的又一钢铁桥廊。中国公司开凿的中亚第一大遂道安格连—帕普遂道,使乌兹别克斯坦南北交通变为坦途;中国重汽投资1000多万欧元在乌兹别克斯坦建立的合资工厂,生产中、轻、客、特各种车型,单班年产已达3000辆,并且覆盖了整个中亚市场。在吉尔吉斯坦,中企投资的炼油厂,大大提升了该国原油加工能力。中企承建的“达卡特—克明”南北输变电工程,帮助该国实现了自主供电。今年7月,中吉两国又签署了中方投资20-30亿美元,在该国修建大型梯级水电站的合作协议。 今年5月,首届中国—中亚峰会在西安成功举行。峰会期间,六方共同签署的产业与投资合作的谅解备忘录等多边合作文件共9项;中方倡议建立的部长级会议和各种论坛等多边合作平台,共19个;六国领导人达成的主要共识和倡议更是多达54项,其中包括加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同中亚五国倡议和发展战略对接、制定中国—中亚新经济对话战略、加快数字和绿色基础设施联通、升级中国同中亚国家投资协定、推动中国—中亚交通走廊建设、建立中国—中亚能源发展伙伴关系以及拓展人工智能、智慧城市、大数据、云计算等高新技术领域合作,等等。这些新共识、新倡议、新文件,为各方扩大并深化互利合作,将“一带一路”推向高质量、惠民生、可持续发展轨道,提供了更多机遇和可能。 财联社:刚才你提到了“数字丝绸之路”。“数字丝绸之路”已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方面。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开展数字经济合作有哪些重大举措,如何看待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数字经济的合作前景? 于洪君:数字经济目前已成为人类社会最活跃、最具发展前景的经济运行方式,成为人类文明向更高阶段快速迈进的主要驱动力。在这一背景下,绝大多数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将数字经济视为重组发展要素、重构增长潜能、重整生产力布局、提升本国竞争力的关键性力量。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数字经济转型,也涉及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机器人、人工智能、5G通讯、数字货币、电子商务、电子支付、智能化管理、智慧城市建设,等等。传统产业数字化和数字经济产业化,也是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数字化转型的主要路径。 有鉴于此,中国政府和从事数字经济的高科技企业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在数字产业、电子商务、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沟通与合作,中国发起了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行动,提出了“一带一路”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倡议。…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9月26日发布《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倡议与行动》白皮书,全面介绍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内涵和生动实践,展现了中国愿更好与各国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定信心。白皮书引发国际社会和海外华人华侨群体高度关注,认为白皮书为构建团结的美好世界描绘了宏伟蓝图,中国的倡议和行动为构建超越分歧、促进互利、维护共同利益的世界铺平了道路。   埃塞俄比亚政策研究所传播与出版顾问巴卢·德米西博士在谈到他对白皮书的理解时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已成为应对前所未有的全球挑战的指导原则。这一理念强调人类相互联系,倡导团结、开放、包容与和平,为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路线图。迄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取得了重要进展,正在获得全球越来越多的支持,因为它符合国家和个人围绕和平、正义和进步的共同利益和愿望,提供替代自私自利和保护主义的方案,促进团结合作,反对霸权主义。   德米西表示,当前人类正处于一个决定性时刻。我们面临着团结还是分裂、合作还是对抗的选择。纵观历史,相互依存一直是主导趋势,这表明我们对地球和人类福祉有着共同责任。当前,世界面临着紧迫的全球性挑战,包括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和治理赤字,现在世界和平依然面临风险,地缘政治紧张和冲突加剧,全球经济发展放缓,传统和非传统安全挑战增加。各国政府都在努力有效管控这些挑战,而重要的是要认识到各国有着共同的命运,只有通过全球合作才能共同应对这些挑战。   德米西认为,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是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贡献。“一带一路”推动可持续发展合作,在政策、基础设施、贸易、金融、人文交流等领域取得务实成果。众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方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为共建国家带来了经济和社会效益。“一带一路”是一项极具包容性的倡议,以经济合作为重点,不结成地缘政治或军事联盟,促进集体进步和发展。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一项变革性倡议,为全球合作开辟新途径,支持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   德米西说,“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等倡议在不同层面取得成功,促进了稳定、繁荣和全球利益。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积极参与维和行动,在推动解决半岛问题、巴以问题、伊朗核问题等国际和地区冲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乌克兰危机中,中国劝和促谈,向国际社会提供了建设性意见。中国的外交努力为沙特和伊朗的历史性和解作出了重要贡献,展现了对话解决冲突的力量。中国积极与各国在反恐、粮食安全等非传统安全领域开展合作。中国还发起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倡议,并通过东盟、澜湄、中亚、上海合作组织等平台积极构建命运共同体,这些努力促进了地区和平与发展,改善了人民生活。   土耳其当地华商侨领、土耳其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陈伟表示:“白皮书的发布充分展现了中国政府对追求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绿色低碳的世界的责任与担当。”中国政府提出了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四个坚持”:坚持各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坚持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坚持实现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坚持不同文明兼容并蓄、交流互鉴。陈伟说,中国政府这一主张为全球治理提供了新智慧,为国际交往开创了新格局,更为美好世界描绘了新愿景。   陈伟表示,白皮书表述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适应了新时代国际关系的历史性变革,指明了世界发展和人类未来的前进方向,有利于实现所有国家的共同发展和繁荣,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和热烈响应。“同为新兴市场国家代表的中国和土耳其将继续推动构建中土命运共同体,为双方人民带来更多福祉与机遇,为世界持久和平与繁荣作出积极贡献。”   陈伟强调,海外华人华侨将为共建“一带一路”注入创新和活力,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参与者、见证者。 来源:news.gmw

德语报刊持续关注危机四伏的中国经济。《巴登报》认为,西方曾经担心日本崛起,后来又担心中国,但是中国经济也很可能像当年日本那样陷入长年停滞。《经济周刊》则指出,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曾让许多没什么能力的德企高管也取得辉煌业绩,但这种好日子终于到头了。 (德国之声中文网)弗莱堡出版的《巴登报》以”中国会成为又一个日本吗?”为题,刊发驻华记者撰写的评论。作者指出,80、90年代,西方也曾经担心会被飞速发展的日本甩在身后,但是日本在接下来遇到的严重问题,中国也很有可能碰到。 “这些天,但凡去听听习近平的讲话,肯定会不时怀疑自己听错。中共官方的宣传口径最近几年发生了极其剧烈的变化。从前,北京领导人始终坚持要尽可能地确保高增长率;而现在的领导人却认为追求短期的财富增长俨然是腐化堕落。70岁的习近平现在说要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呼吁大家集中精力打造社会主义思想观念。” “这当然不是偶然:作为毛泽东之后最有权势的党政领导人,习近平开始呼吁民众发扬爱国主义精神,而不再是像过去几十年那样通过承诺生活富足来确保政权合法性。毕竟,中国正面临几十年来最严峻的经济挑战:宏观经济趋于疲软,几乎所有的重要经济指标都发出了危机警报。” 文章随后盘点了近期中国经济的各项惨淡数据后接着指出,外界对于中国疫情后经济复苏的预期落空了。”其实,中国经济未能发挥出自身潜能,并不能主要归咎于疫情或者国际经济形势,而主要是自身原因。其中一大因素就是:在持续了数十年的实用主义改革开放政策后,习近平开始强化意识形态管控。在大部分私营企业、甚至一些外资企业内,中共都建立了党支部。公共采购订单、优惠贷款也大多交给了国资企业。” “尽管如此,中国经济也远未濒临崩溃。鉴于中国市场的巨大体量,今后中国依然会在国际舞台上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不过,中国发展增速的放缓程度却大于外界预期。许多专家都留意到中国经济各项指标与80年代的日本惊人地相似:当年,西方人也曾担心,会被一个在科技和经济方面全面崛起的东亚大国超越;然而,日本的经济在此后却进入了停滞的十年。” 杜塞尔多夫出版的《经济周刊》以”别再拒绝现实”为题,刊发评论指出,中国经济陷入危机让高度依赖在华业务的众多德企都非常紧张,但是德国商界高管们其实早该意识到,任何地方的经济高速增长总会有到头的那一天。 “来自中国经济的危机警讯犹如突然到来的拐点。这个曾经让外国企业轻轻松松就能赚钱的国家,如今每天都在传出经济方面的坏消息。过去,其他国家的经济疲软不振时,在华经营的外企高管们却能向总部上报创纪录的营业额和利润。哪怕是能力不足的员工,也能在中国取得漂亮的业绩。在过去二十多年间,中国始终非常可靠地贡献了全球经济约1/4的增长额。” “很显然,各德企总部就此误以为中国经济的增长是无限的。企业高管但凡还对现实有点认知,就早应该认识到,未来的业绩绝不是当前趋势的简单延长。哪怕没有遇到眼下的经济危机,也应该能认识到这一点。多年前,经济学家就曾指出,中国经济增长率在下一个十年将徘徊在3%甚至更低。2015年,北京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明白无误地表示不想再当全世界的代工厂,而是要在电动汽车、IT等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领域和欧美相竞争。中国人毫不掩饰地想要取代美国成为科技引领者。” “威权中共的战略考量,却显然没能引起德企的重视。另外一点他们也同样没能重视:一个能让企业高管、政府部长轻易’失踪’的国家,究竟能有多可靠?而且,德国人对现实的抗拒,不仅限于企业高管。柏林的总理府也同样倾向于在中国议题上粉饰太平,不久前发布的德国对华战略再次印证了这一点。” “德国政府对待中国的姿态,和当年俄乌战争爆发前对待俄罗斯的姿态有不少相似之处,这是无可忽略的。在企业界的压力下,德国政府刻意地掩盖风险。如今,德国依赖对华出口贸易的程度超过所有欧洲国家。不论是德企高管,还是联邦政府,都应该在地缘政治专业上好好补课。在2023年,一厢情愿早已不再是正确的选项。”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来源:德国之声新闻

北约峰会7月11日在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 召开,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期望能够得到“最好的结果”;而申请入盟的瑞典,希望能够说服土耳其,扫除入盟的最后障碍;既非北约成员又非亲西方国家的中国,对本次北约峰会有何期待? 美国总统拜登已明确表示,乌克兰加入北约,一定是在战后。但乌克兰会从本次峰会得到西方国家更坚实的安全保障。拜登也在做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的工作,为瑞典入盟开绿灯。至于中国,表面上看与北约峰会没有任何关系,但是,法国『世界报』7月9日发自北京的报道说,其实中国对北约的举动盯得很紧,还指责北约“把印太国家当作人质”。 该报文章一开始写道:北京严密地注视着即将在维尔纽斯的北约峰会,这是中国与西方关系更加紧张的迹象,首先,斯托尔滕贝格延任北约秘书长,对北京不是一个好消息。中国认为这是华盛顿在背后操纵。7月6号,中国的『环球时报』称,“美国是北约的主人,而不是领导者”,该文章的标题是:“北约负责人任期延长,表明该集团正在从内部出现裂缝”。 中国更赞赏法国总统马克龙曾形容的北约已经“脑死亡”,可惜俄罗斯侵乌大大地激活了北约。北京有时描述北约是“冷战的残余”,在其眼中,自从华沙条约组织1991年解散后,北约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世界报分析,不仅仅北约被乌克兰战争唤醒让中国担心,而且北约越来越对亚洲事务感兴趣更让中国不安。 2022年,澳大利亚、日本、新西兰、韩国首次受邀参与马德里北约峰会,峰会结束后发表公报称:“我们面临着来自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内的一些国家的系统性竞争,这些国家破坏我们的利益、安全和价值观,并试图破坏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 斯托尔滕贝格元月底访问日韩两国时解释为什么从今以后中国处于北约议事日程的“前头”,乃是基于这样的考量:中国在太空、网络空间的存在,与西方缺乏共同的价值观,中国在南中国海和在印太地区的“挑衅性”行为,中国积极建造远程武器,与俄罗斯合作 “越来越密切 “的合作种种,北约不得不如此“重视”。6月份,北约组织宣布以上四国将成为北约的“合作伙伴”。四国领袖预计将出席维尔纽斯峰会。 世界报分析,很明显,北京对北约与印太四国靠近旨在抵制中国充满敌意,表明北京情绪紧张的是,中国最高外交官王毅最近释放出怪诞的评论,他对日韩外长说:“我们到美国去,他们分不清中日韩,我们可能到欧洲去也是一样。不管你把头发染得再黄,鼻子修得再尖,也变不成西方人”。 更根本的是,6月初,在新加坡举行的香格里拉对话会上,中国国防部长李尚福说,“北约式军事联盟在亚太地区的真正目的是要挟本地区国家,打冲突和对抗的牌。这种企图只会使该地区陷入分裂、争端和冲突的漩涡”。 世界报认为,对中国而言,最主要的问题仍然是台湾,如果说这座海岛与北约没有正式的官方关系,但台湾空军军官吴邦彦中校1月向媒体透露,他曾在2021年在北约设在罗马的国防学院学习了6个月。他解释说:“这是一次学术交流,而不是军事交流”,在新加坡,李尚福重申了北京的观点:”台湾是中国的内部事务”。 此间媒体注意到,无独有偶?就在维尔纽斯峰会快要开幕的前几天,7月6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前往江苏,视察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他说,我们不仅要 “提高军队打胜仗的能力”,而且必须 “敢打、会打,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此外,两艘俄罗斯军舰已于周三抵达上海,它们将在那里与中国海军进行为期一周的联合演习,“以维护该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演习将于7月11日北约峰会开幕之日结束。 资料来源:rfi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