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共建

  中新网11月2日电(陈彩霞)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也是“一带一路”重要先行先试项目——中巴经济走廊启动十周年。   近日,巴基斯坦前驻华外交官、巴可持续发展政策研究所“一带一路”和全球治理区域研究中心主任哈桑·达乌德·巴特(Hassan Daud Butt)在接受中新网专访时表示,“一带一路”倡议对区域经济发展意义重大。中巴经济走廊在巴基斯坦构建起一条充满活力的发展带,带动巴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地区互联互通和一体化进程,堪称是帮助巴基斯坦实现经济发展与繁荣的“灯塔”。   中巴经济走廊:   “促进经济发展的灯塔”   十年来,在中巴经济走廊框架下,中巴携手推进一批能源、交通、基建项目相继落地。以走廊建设为中心,以瓜达尔港、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合作为四大重点领域,双方合作结出累累硕果,改善了巴基斯坦的经济和民生面貌。   “过去十年里,全球经历了各种挑战,包括新冠疫情、地缘冲突等,”巴特说道。“在充满挑战的环境中,“一带一路”倡议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帮助推动区域经济向前发展。” 瓜达尔港出入口的拱门。瓜达尔港是阿拉伯海沿岸的一座天然不冻良港,也是中巴经济走廊的南端起点。瓜达尔是巴基斯坦通往波斯湾和阿拉伯海的大门,距离霍尔木兹海峡仅400公里。中新社记者 刘关关 摄   巴特表示,中巴经济走廊在巴基斯坦构建起一条充满活力的发展带,带动巴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地区互联互通和一体化进程,堪称是帮助巴基斯坦实现经济发展与繁荣的“灯塔”。   他解释称,“一带一路”倡议推进了巴基础设施建设,将农村与城市连接起来,形成城乡协同、互联互通效应,为当地民众创造大量了就业机会,也为当地工业发展创造了条件。   巴特进一步指出,合作初期,巴中双方关于经济走廊建设的重点主要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领域。比如,喀喇昆仑公路(又名“中巴友谊公路”)二期升级改造项目2020年全线通车,大大便利了当地民众的出行和沿途商贸往来。随后,能源成为双方合作的重点领域。此前,巴基斯坦不少地区面临缺电、停电的难题。随着越来越多巴中能源合作项目的落地,巴基斯坦逐渐从电力短缺国变成了电力富余国。   绿色成为“一带一路”底色   中巴人文交流潜力巨大   十年来,在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中国始终注重推动绿色发展,在努力实现自身绿色发展的同时,与共建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   “这个世界没有‘地球2号’,我们将一直生活在这颗星球上……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受影响最大的国家往往更缺乏应对气候挑战所需的资源,会加剧贫困从而引发混乱。”巴特称。“因此,我们应当理解中国为什么一直强调秉持绿色理念,推动中巴经济走廊、全球发展倡议绿色发展,当所有这些元素都汇聚到一起(并发挥作用),世界就会有美好的未来。” 卡洛特水电站位于巴基斯坦旁遮普省杰赫勒姆河上,是中巴经济走廊能源合作优先实施项目,也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的首个大型水电投资项目。图片来源:中国三峡集团   巴特注意到,巴中两国已在绿色能源方面加强合作。双方合作的多个清洁能源项目采用了国际领先技术,展现了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技术实力和责任担当。中国为巴基斯坦的绿色发展,提供了重要帮助。…

  共建“一带一路”,顺应时代潮流,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持共商共建共享,践行开放、绿色、廉洁理念,致力于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目标,为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提供了中国方案,已成为最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最大规模的国际合作平台。   为深入宣传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论述,宣传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丰富内涵、核心理念和重大意义,即日起,新华社开设“共建‘一带一路’·权威访谈”专栏,通过对相关省区市、部委负责同志的专访,全面讲述各地各部门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特色亮点和经验做法,充分展现共建“一带一路”十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和产生的深远影响。   新华社记者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开创了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也为新疆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新机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常委、人民政府副主席玉苏甫江·麦麦提近日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经过十年探索实践,新疆推动“一港、两区、五大中心、口岸经济带”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迈上新征程,新疆将持续拓展对外开放广度深度,扎实推进“一带一路”核心区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成果丰硕   十年来,新疆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核心区建设取得实打实、沉甸甸的成果。   对外交流“朋友圈”不断扩大。玉苏甫江·麦麦提表示,新疆企业对外投资覆盖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成4个境外经贸合作园区,举办7届中国—亚欧博览会、近50场周边国家新疆商品展洽会。   “今年,我们加大‘走出去、请进来’力度,自治区党政领导密集开展多场外事会见,接待50余国团组,在多领域达成系列合作,拓展了国际交流合作新空间。”他说,新疆还与港澳地区加强协作,与甘、青、宁、藏等省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携手推进向西开放。   打造“亚欧黄金通道”成效凸显。目前,新疆开通双边国际道路运输线路118条,新疆至欧洲高速公路全线贯通,10个公路口岸铺通二级路面,与哈萨克斯坦第二条铁路建成运营。兰新铁路精河至阿拉山口段增建二线、乌鲁木齐机场改扩建等一批互联互通项目正在加快推进,阿拉山口、霍尔果斯、喀什等一批物流枢纽综合能力提升项目也在紧锣密鼓实施。   截至8月底,经新疆过境的中欧(中亚)班列达7万列,占全国57%以上;始发国际班列8024列,年均增长50.4%。   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人文交流不断走深走实。“新疆与国外24所大型医院建立跨境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对外科技合作覆盖45个国家和地区、400多家科研机构,与25个国家和地区签订230余份校际交流合作协议,累计培养95个国家近1.2万名留学生。”玉苏甫江·麦麦提表示,核心区民意基础不断夯实。   优势产业为核心区高质量发展赋能   作为“一带一路”核心区,新疆具有独特的区位、政策、资源等优势。   “国家延续优化了西部大开发、新疆困难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等的优惠政策,不断加大对新疆商贸、物流、农业、能源等领域支持力度。”玉苏甫江·麦麦提说,还批复设立一批国家级重点开放平台,出台系列政策支持新疆优势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一带一路”核心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目前,新疆正加快形成以油气生产加工、煤炭煤电煤化工、绿色矿业、粮油、棉花和纺织服装、优质畜产品、绿色有机果蔬、新能源新材料等“八大产业集群”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三基地一通道”建设全面提速,西气东输一、二、三线和疆电外送第一、二通道相继运行,疆煤外运规模稳步提升,光伏硅基产业不断壮大……玉苏甫江·麦麦提介绍,近年来新疆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不断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为优势产业集聚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此外,新疆还大力发展边民互市贸易、市场采购贸易、跨境电子商务、二手车出口试点等新模式新业态,培育建设了一批进出口产品加工基地,吸引劳动密集型产业集聚,为口岸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持续注入活力。   在共建“一带一路”中更好造福人民   “实践证明,新疆开放发展有基础、有优势、有潜力,只要坚持把发展成果落到惠及民生、凝聚人心上,激发出各族干部群众同心同向的奋斗豪情、汇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就一定能够实现追赶跨越、后发赶超。”玉苏甫江·麦麦提说。   他介绍,目前新疆建成投运民用运输机场达25个,所有地州市开通高速公路,全部县(市、区)实现通二级及以上公路,所有乡镇和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此外,新疆还开通了和田—喀什—乌鲁木齐集拼集运货运班列、喀什至巴基斯坦卡拉奇国际定期货运航线,支持南疆农副产品、电子产品等打通外销渠道,助力南疆稳就业、稳外贸、稳增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塔吉克斯坦哈特隆州,绚烂的花朵从山坳里盛开,一路铺向远方。   由于光热条件良好,哈特隆州一直是塔吉克斯坦长绒棉的重要产区。在共建“一带一路”推动下,中国企业在当地投资成立了中泰(哈特隆)农业公司和中泰(丹加拉)纺织公司,并建成中亚地区规模最大、产业部门最全的示范性园区——中泰新丝路塔吉克斯坦农业纺织产业园。从棉花种植、皮面加工,到纺纱、织布、印染、成衣,产业园不仅带动了塔吉克斯坦棉花种植技术的提高和产业模式的发展,还助力塔吉克斯坦工业化发展。   “中国人带来了新的棉花品种、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   哈特隆州地处瓦赫什河的河谷地带,是塔吉克斯坦最富饶的土地之一,也是该国棉花种植的主要区域。尽管土地肥沃,水源充足,但当年由于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当地棉花的亩产量一度不到100公斤,农业现代化水平低成为当地农业发展的瓶颈。   针对当地废弃荒地多的现状,中泰(哈特隆)农业公司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完成了荒地开发改良和水利设施升级改造,将荒地改造成棉花种植田。公司还完成了棉田间滴灌工程、地膜加工等,实现了棉花种植全流程的机械化。   在中泰(哈特隆)农业公司的农场里,10万亩棉田一望无际。棉田上覆盖着具有保温作用的地膜,地膜下面是数万米的滴灌管道,从播种、覆膜、铺管、滴水施肥到最后的采摘,全部都是机械化管理。公司总经理王利江说:“塔吉克斯坦拥有优质的自然资源,我们将国内‘矮、密、早、匀’的先进棉花种植技术引进到这里,推动了塔吉克斯坦农业现代化进程。”   “现在与过去不同了。”丹加拉区乌考拉力村村民阿孜克罗夫说,中国企业的到来让当地棉农看到了现代化棉花种植的模样。“中国人带来了新的棉花品种、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让我们这里的平均亩产量一下子增加到350公斤,一开始我们都不敢相信。”   在推广先进农业技术的同时,中方也为当地培养了一大批现代农业人才。今年32岁的萨伊提2016年进入中泰(哈特隆)农业公司担任司机,工作期间他自学了中文,并且跟着公司的农业技术人员学会了棉花种植技术。如今,萨伊提已经是负责管理500公顷棉田的副场长,每个月的收入是此前的3倍。“中国企业改变了我的生活,让我有能力把弟弟送去中国学习,之前的不可想象成了现实,中国企业给我们带来了更加光明的未来。”   “产业园为塔吉克斯坦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动力和保障”   在中泰新丝路塔吉克斯坦农业纺织产业园三期成衣车间,人们很难不被眼前的制衣场景震撼:几百台整齐排列的缝纫机操作台前,女工们娴熟地进行裁剪和缝制,隆隆机声中,彩色的棉布很快变成一件件长袖上衣。   守恒古丽是车间里老资历的技术骨干。刚来时,她对纺织和缝纫技术一窍不通,在中国师傅的悉心帮助下,她如今是车间计件绩效最高的技术工人,还承担起了新员工培训工作。“这是我工作以来最开心和自豪的事情。”她羞涩地笑道,中国企业的工资和福利都很不错,很多亲朋好友都跟着她一起走出家庭,来这里工作。   见到一期纺织车间保全班长陶黑勒时,他老远就带着笑容用流利的中文和记者打招呼。“我以前只是个放羊娃,没有任何技术经验。”2015年,勤奋好学的他被选派到中国进行培训。除了纺织技术和机械操作等重点课程,他还积极学习中文,加强和中方专家的交流。几年来,陶黑勒已从曾经的放羊娃成长为技术骨干,“中国师傅们对我毫无保留,要不然我也不可能成长得这么快!”   记者在纺织车间看到,虽然有上百台机器在工作,但是工人数量屈指可数。产业园董事长陈旺介绍,产业园使用的是国际一流的全流程自动化生产线。“此前塔吉克斯坦的棉花加工量不到全国棉花产量的10%,产业园的成立,把棉花加工量占比提升到现在的15%—20%。”他告诉记者,这些加工出来的纯棉纱线质量达到国际一流水准,90%以上都销往海外市场,为塔吉克斯坦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外汇收入。   “我们与中国企业保持着紧密联系,也正在与劳动部门加强合作,为企业提供更高素质的劳动力。中国企业已经成为我们纺织业的样板企业。”塔吉克斯坦工业部轻工业司司长阿克玛尔·沙里波夫说,中泰新丝路塔吉克斯坦农业纺织产业园对国家农产品加工行业发展和贸易出口具有重大意义,已成为塔吉克斯坦出口创汇第一大户,“产业园为塔吉克斯坦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动力和保障,也为国家的工业化进程提供了丰富经验”。   “多亏了中国企业,我们的生活才越来越好”   离中泰(哈特隆)农业公司的棉田不到10分钟车程,喷赤河上的五级水泵日夜不休,滋养着哈特隆州吉利库的几十万人口和广袤的农田。8年前,这座年久失修的大坝已无法运转,让原本雨水匮乏的土地更加贫瘠荒芜:家庭用水根本无法正常供应,牧民们养的羊羔没有青草,只能吃旱地上的骆驼刺;缺少水源,农业难以发展,企业也不愿来投资,当地人的生活越来越拮据,青壮年只能选择远走他乡,艰难谋生。   “大家都说当时我们这片的‘特产’就是黄土和石头。坝上的水泵早已损坏,没人会修,也没钱修。居民喝水都成了大难题,不少人选择外出务工。”中泰(哈特隆)农业公司泵站副站长百迪耶夫·巴赫都勒以前是个电工,在朋友的介绍下,2015年他加入公司。   没有水,棉花种不了。中泰(哈特隆)农业公司下定决心要把水泵修起来。中方找了6名当地员工,维修水泵、更换管道,终于让五级水泵正常工作了。   “我家十几口人就住在附近,多亏了中国企业,我们的生活才越来越好。以前路上一棵树也没有,夏季最高温度达50摄氏度,出门连个阴凉处都找不到。你看看现在,眼前一片绿色。”顺着巴赫都勒手指的方向看去,记者仍难以想象当年这里寸草不生的景象。巴赫都勒说:“为了维持生计,很多当地居民以前都去投奔亲戚了。水泵修好以后,大家又陆陆续续回来了,种起了小麦、玉米等经济作物,重新盖起了房子。”   目前,五级水泵全部由中泰(哈特隆)农业公司出资保养维护。为了节约成本,中塔双方员工一起想办法,比如购买废料自己加工制作泵轴等。水资源则与当地社会共享,其中80%的水优先提供给当地居民作生活用水和灌溉用水,企业自用仅占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