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Asia

  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一直是我国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从世界现代化历程看,一些国家抓住科技革命的机遇,实现了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迅速增强,综合国力快速提升,进入现代化国家行列。从我国现代化建设看,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带动作用,实现从以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发展为主转向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从国际环境看,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环境错综复杂,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加快科技现代化,有利于我们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牢牢把握创新和发展的主动权,实现安全和发展的有机统一。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提出到2035年“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这为我们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加强科技创新、推动科技现代化指明了方向。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夯实物质技术基础。   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加强科技创新需要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要完善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统一领导的体制,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推动科技创新力量布局、要素配置、人才队伍体系化协同化,优化配置创新资源。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破除制约科技创新竞争力提升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健全完善科技成果评价体系,更好发挥科技成果评价作用,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紧密结合。改革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和组织管理方式,实行“揭榜挂帅”等制度,让有真才实学的科技人员有用武之地。   坚持“四个面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面向世界科技前沿,要加强基础研究,既要突出原创、鼓励自由探索,又要应用牵引、突破瓶颈,从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面临的实际问题中凝练科学问题,为创新发展提供基础理论支撑和技术源头供给。面向经济主战场,要围绕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中的迫切需求,加快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发展迈向中高端,实现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要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弄通“卡脖子”技术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原理,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要聚焦人民关心的重大疾病防控、食品药品安全、人口老龄化等重大民生问题,以科技创新为人民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统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有力统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优化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定位和布局,形成国家实验室体系,统筹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坚持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要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为科技创新和教育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有利于形成推动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要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大中小企业和各类主体融通创新。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始终坚持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科技创新,更加主动融入国际创新网络。积极培育科技创新文化,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和专业精神,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科学、崇尚创新的浓厚氛围。 来源:中共人民网

华盛顿 — 由中国党政最高领导人集体出席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星期二(12月12日)在北京闭幕。这次为期两天的会议旨在为明年的经济工作制定政策和规划措施,而北京当局如何应对席卷中国各地的债务危机和通缩风险特别引起外界的关注。 中国官媒新华社在一篇报导中谈及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目前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与挑战,但是也宣称在经过为期三年的新冠疫情防控之后,今年是“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 新华社的报道没有谈及具体的政策变化,但是列举了一系列的政策目标。这些政策目标与中国政府在新冠疫情的封控措施重创经济之后,一直采取的推动可持续发展和稳定增长的措施相一致。 美联社在报道中指出,中国的房地产行业目前深陷危机。物价连续几个月下滑,意味着中国国内以及全球市场总体需求在下降。中国年轻人的失业率更是飙升到危险的高度,而地方政府的债台高筑也给中国的金融体系增添了巨大的压力。 “会议指出,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需要客服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新华社承认说。 “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要增强忧患意识,有效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新华社又说。 不过新华社强调,中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 “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要增强信心和底气,”新华社引述会议的纪要说。 中国政府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每年举行一次,通常在12月中旬举行,以便为下一年的经济制定政策和规划措施。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之前,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上星期曾在北京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重点讨论2024年的经济工作。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则是系统部署明年经济政策和经济工作任务。 美联社指出,中国官媒对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报导都强调经济工作要求稳,要先立后破,这表明中国政府对最近几年一些干扰和破坏经济的措施,包括北京此前严厉的防疫封控措施有了高度的关切。 “会议要求,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新华社说。 在短短一句话中,连续出现六个“稳”字,可见北京当局对政策跌宕起伏的危害性已经心知肚明。 经济学家指出,新冠疫情肆虐期间,中国政府会毫无预警地对一个大都市突然实施严厉的封控措施,而去年12月又在毫无预警的情况下匆忙全面解除封控措施,这些作法不仅重创经济、扰乱民众的生活,而且让在中国运营的外企无所适从。许多外企正在将企业撤离中国,或将供应链多元化。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今年以来也持续萎缩。 上个星期,国际信评机构穆迪(Moody’s)因为对中国中央政府向地方及国有企业提供财政支持的潜在成本表示担忧而将中国的信用评级展望从“稳定”下调至“负面”。 中国经济疲软的另一个重要信号,则是最近几个月出现了经济“通缩”的迹象。 中国今年的批发价格或生产者价格同比一直低于去年,6月份跌至负5.4%的地步。消费者物价指数(CPI)自今年四月以来如果按照年率计算的话,一直徘徊在0%左右或以下。 曾经作为中国经济四大支柱之一的房地产业仍然萎靡不振,而十多家开发商已经出现严重的债务违约或正在卯足了劲让一些烂尾楼完工实现交付。 “要统筹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新华社在会议报道中说。 来源:美国之音中文

  11月17日,自治区政府、中国进出口银行共同主办的“牵手东盟 进银强桂”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金融洽商会在南宁举行,借助政策性金融纽带,推动企业立足广西、面向东盟投资发展。中国葛洲坝集团、玖龙纸业控股有限公司、新福兴玻璃工业集团等30多家区内外知名企业参与活动。   会上,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管局、自治区北部湾办负责人分别作金融优惠政策、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专题推介,中国进出口银行相关部门负责人发布《进银强桂——中国进出口银行支持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专项金融服务方案》。   据介绍,该方案是中国进出口银行为广西量身定制的金融服务方案,搭建政银企共商、共享、共促平台,坚持支持企业“走出去”“引进来”,在支持开放合作平台发挥引领带动作用、支持跨境投资合作和沿边开发开放、支持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支持打造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高地、支持广西现代产业体系补短锻长、构建循环经济体系等“六大方向”重点发力。   中国进出口银行广西分行与南宁、北海、防城港、钦州、玉林、百色、崇左7个设区市政府签署《“牵手东盟 进银强桂”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合作备忘录》,将在支持外贸产业发展、国际产能合作和企业“走出去”、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基建”、向海经济发展、绿色低碳发展、重大开放发展平台建设等领域开展合作。   在专题洽商推介环节,南宁、柳州、北海、钦州、防城港、玉林、百色、崇左等设区市政府负责人分别作产业合作推介,中国进出口银行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了政策性金融服务“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情况、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情况。(谭卓雯 王燕云) 来源:新华网

一台三米高的橙色机器人矗立在大众集团在中国中部新建的电动汽车装配线上。这台机器人来自德国。工厂里其他1074台机器人则是在上海制造的。 大众以前在中国工厂生产汽车采用的是从中欧进口的减震器。现在的减震器采购自一家中国公司,成本比以前低了40%。 几十年来一直依赖德国工程师为中国市场设计汽车的大众集团,如今已开始组建一个有近3000名中国工程师组成的团队,其中包括从大众集团在中国其他地区的业务部门调来的几百名工程师。他们将在中部城市合肥的大众汽车中心设计电动车。 大众集团称之为“在中国,为中国”的新战略是中国在电动车行业的领先地位如何颠覆全球汽车制造业的又一迹象。中国品牌的汽车正越来越多地进入德国乃至整个欧洲市场,引发了政界人士对失业问题的担忧。 但大众集团正在加码在华业务,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也是大众最大的市场。大众的目标是赶上中国电动车制造商的速度和效率。中国电动车制造商已在快速增长的中国汽车市场占据很大份额,导致这家德国汽车制造商在中国的燃油车销量大幅下降。 中国各地的市政府和国家控制的银行一直在向电动车制造商注入大量资金,帮助它们以高于销量增长的速度建设新工厂,随之而来的产能过剩引发了价格战,导致电动车的售价大幅下降。大众汽车想降低成本,确保其电动车的售价有竞争力。所以公司打算在未来几周开始在合肥生产为中国市场和出口欧洲设计的新款Tavascan运动型多功能车。 “我们都知道电动车赚钱有多难,”负责大众汽车中国业务的大众集团董事兼大众(中国)首席执行官贝瑞德(Ralf Brandstatter)说。 削减成本的需求如此迫切,也意味着大众汽车不得不在德国忍痛裁员,对这家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一直是德国工业支柱的公司来说,这是个艰难的选择。德国下萨克森州拥有大众汽车近12%的股份。欧洲的劳工领导人在大众汽车监事会里占有近一半的席位。 大众汽车正计划收缩其成本高昂且高度工会化的欧洲员工规模,同时减少对高成本的欧洲汽车零部件制造商的依赖。大众高管已在去年11月底向沃尔夫斯堡公司总部的员工释放风声,称在欧洲裁员将成为公司今年早些时候启动的把全球生产成本降低100亿欧元(约合775亿人民币)计划的一部分。 “为了提高效率,我们必须缩减员工规模,”大众汽车首席执行官奥利弗·布鲁姆对《法兰克福汇报》说。 在欧洲的裁员加上从中国进口汽车可能会给德国带来双重打击,汽车工业一直是德国经济的支柱,创造了近80万个就业岗位。行业分析师预测,向电动车转型将导致这些岗位减少12%,因为电动车比燃油车更容易组装。 大众和中国汽车制造商开始在中国新建生产电动车的工厂,而不是对现有工厂进行改造。包括比亚迪和蔚来等本土车企以及合肥的大众汽车中心在内,这些新厂生产线的现代化和自动化程度都是世界领先水平。 中国家电制造商美的在2016年收购了德国的库卡公司,这是一家制造汽车生产线机器人的领先企业。大众汽车在合肥新建的组装线用的就是已将大量生产转移到上海的库卡公司的机器人。 今年夏天,大众汽车收购了小鹏汽车4.9%的股份,这家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在仪表板电子产品领域尤其强大。大众汽车正在取代其中国工厂供应链中仍在使用的欧洲零部件制造商。 “真正巨大的潜力在于本地化,在中国真正实现100%的零部件本地化,”大众汽车合肥中心的首席技术官吕尔曼(Ludger Lührmann)说。 大众汽车的做法反映了每个传统跨国车企面临的痛苦现实:它们对中国转向电动车的速度之快、以及中国汽车制造商削减成本的成功没有准备,住在上海的电动汽车行业顾问罗威(Bill Russo)说。 三年前,电动车只占中国汽车销售的5%,这个比例现已增长到30%以上。据大众汽车预测,到2025年时,电动车将占到中国市场销量的50%。…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与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实践相结合,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和责任担当敏锐洞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情况新趋势,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我国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创造性地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和发展了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经济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经济发展怎么看、怎么干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丰富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开拓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习近平经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党和国家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必须长期坚持、不断丰富发展。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最首要的理论品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深厚基础和最大底气。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既是我们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会有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习近平经济思想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具有鲜明的人民性,其理论体系始终贯穿着一条鲜明的主线,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只有深入理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根本立场,才能更深刻地领会、把握和运用习近平经济思想,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把握,深化对当今世界发展形势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解,科学回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更加自觉地依靠人民的磅礴力量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   立场,是人们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立足点。立场不同,对同一个事物的看法不同,其确立、运用的理论以及战略策略也不同。   经济学作为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学说,首先就有一个立场问题。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是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理论,率先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进行研究,初步探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运动规律,但其遮蔽了人的历史性、社会性等,仅仅把人抽象为所谓的“理性经济人”,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它是站在资产阶级的阶级利益立场上,维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社会制度的经济学理论。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物质资料生产是一切历史的前提,没有一定的物质资料生产,就不可能有人类历史。马克思主义高度重视人民的历史作用,阐释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从人民的立场出发,深刻揭示资本主义的矛盾和运动规律及其剥削的本质,指出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是破除资本主义桎梏、发展生产力的革命力量。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从物质资料生产出发,围绕剩余价值的生产、实现和分配,阐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必然导致社会两极分化的事实,主张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最终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中国人民彻底摆脱了被欺负、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坚持从人民立场出发,团结带领广大人民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解决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农业生产条件显著改变。我们党领导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消灭一切剥削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所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着力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取得的伟大成就举世瞩目,我国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继续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集中力量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国家经济实力大幅跃升。在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科学指引下,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经济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习近平经济思想蕴含着鲜明的人民立场,是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对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实践作出的系统理论概括,形成了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成果,为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生活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中国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继承和发展。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才能把握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所愿,凝聚人民力量,奋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要坚持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引,把人民利益作为党领导经济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激发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凝聚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执政理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我们党的根本执政理念,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条基本方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于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整个进程之中。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党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发展历史。   始终坚持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历史传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重视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学习、研究、运用,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把关心群众生活、解决群众切身利益要求落实到夺取革命战争胜利和革命根据地建设全过程。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坚持走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宗旨,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与群众同甘共苦,从而赢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继承和发扬坚持走群众路线的光荣传统和政治优势,团结带领人民集中力量恢复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强调社会主义经济是为人民服务的经济,发展生产和改善人民生活二者必须兼顾。通过凝聚最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体力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立和发展打下了雄厚的基础。   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同改革开放新的实践结合起来,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坚定地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问题,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邓小平同志提出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等论断,强调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我们党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判断标准,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凝聚人民群众的力量,最大限度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   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强调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保障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根本基点。   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就是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与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实际相结合,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坚持人民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总揽全局、勇挑重担,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来自于人民,党的根基和血脉在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把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重中之重,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战胜各种困难挑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推动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书写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崭新篇章。   一百多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从党的百年奋斗中可以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可以弄明白未来我们如何继续成功,从而更加坚定和自觉地践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把以人民为中心落实到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

台北 — 新加坡政府官员近期分别前往美国与中国,商讨经贸和安全议题。观察人士分析,新加坡持续与华府和北京保持密切关系,并维持不在美中之间选边站的政策不变,或有可能透过外交调解和经济合作,降低美中两国之间的紧张气氛。 “永远不要押注中国衰落,因为中国经济规模巨大,在先进制造业、绿色经济等许多领域占有优势,最重要的是他们有如此巨大的市场。” 这是新加坡副总理兼财政部长黄循财(Lawrence Wong Shyun Tsai)在12月8日结束访华行程前,在北京接受新加坡媒体采访时,被问及国际预期中国经济增长将放缓,将会如何影响中新双边合作时做出的表示。 黄循财是于12月5日开始访华,为期4日。他在与中国代表在两国最高层级的年度双边合作会议上,达成包含互相实施免签30天等24项协议。此外,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并于稍早宣布,开展两国间的跨境数位人民币试点。中国媒体指出,这使得新加坡成全球首个宣布此项措施的国家。 就在黄循财访问中国的同时,新加坡国防部长黄永宏(Ng Eng Hen)则于12月5日至7日前往美国华府进行正式访问,除了参加一年两次的安全与外交政策会议“阿斯彭安全论坛(Aspen Security Forum)”外,访美期间也与美国国防部长劳埃德·奥斯汀(Lloyd J. Austin)在五角大厦会面,就中国在印太地区日益增长的影响力进行相关讨论。 对此,观察人士分析,新加坡近期一连串举措显示,其持续希望在美中之间左右逢源的政策不变,同时确保与两国的合作有弹性空间,借此获取最大利益。 不选边站 新加坡持续强化与美中关系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研究学院(RSIS)国防与战略研究所中国计画助理教授甘丽宜(Stefanie KAM…

中国外长王毅周一(11月20日)在北京会见到访的阿拉伯和伊斯兰国家外长联合代表团时说,国际社会必须 “紧急行动”,结束加沙的 “人道灾难”,中国将致力于“恢复中东和平”。 王毅在致辞中说,”让我们共同努力,尽快平息加沙局势,尽快恢复中东和平”。 王毅说, “加沙正在发生一场人道主义灾难”,”加沙局势影响到世界每一个国家,使人们对是非观念和人类基本原则产生怀疑。”他强调 ,”国际社会必须紧急行动起来,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悲剧蔓延。” 中国上周日宣布了这一外长代表团周一开始对北京的两天访问,代表团包括有巴勒斯坦权力机构、印度尼西亚、埃及、沙特阿拉伯和约旦的外交部长,以及伊斯兰合作组织秘书长塔哈。北京说,中方与代表团的会谈旨在 “促进当前以巴冲突降级,保护平民,公平解决巴勒斯坦问题”。 自以哈加沙交战以来,中国一直呼吁立即停火,历史上看,中国对巴以问题一直持支持巴勒斯坦独立建国以及“两国”解决方案。王毅周一对代表团说,北京是 “阿拉伯和穆斯林国家的好朋友、好兄弟”。他回顾说,此次战争爆发以来,北京 “不仅通过双边渠道与各方接触,促进和谈,而且利用多边平台寻求共识,恢复和平”。 巴勒斯坦外长马利基(Riyad al-Maliki)指责以色列试图 “结束巴勒斯坦人民在其历史土地上的存在”。沙特外交事务负责人费萨尔-本-法尔汗亲王说,利雅得正在 “寻求我们中国朋友的更多合作”,以期 “努力尽快结束这场危机和这一严重局势”。 资料来源:rfi 新闻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日前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并系统阐述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文化思想对文化自信进行了多方面论述,进一步明晰了文化自信在党和国家建设事业中、在民族复兴伟业中的基础性和支撑性作用。坚定文化自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的根本前提。   1.厚植文化根基,中华文明沃土滋养文化自信    凡树有根,方能生发;凡水有源,方能奔涌。中华文明有着独特的历史脉络、浓厚的文化底蕴,其突出特性承载着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码,为我们坚定文化自信提供了深层而持久的驱动力。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而绵延不绝,迭遭忧患而经久不衰,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迹,也是我们这个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底气。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特征,要求我们必须从源远流长的历史来认识中国,必须在深刻认识自身历史传统、着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进程中,不断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中华文明从来都不是故步自封的,而是以开放的心态,在创新吸收其他文明优点的基础上绵延发展。这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要求我们应在继承与发展的辩证统一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中华文明发展史也是我国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体现了“尚一统、求大同”的理念,并逐渐成为中华民族血脉里的家国情怀,从根本上决定了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的共识,决定了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这就要求我们在新征程上必须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以中华民族大团结促进中国式现代化。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始终保持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不论是汉魏时期佛教的传入及其中国化,抑或是明清及近代以来的“西学东渐”,中华文明都学习借鉴、博采众长。中华文明突出的包容性特征,决定了马克思主义能为中华文明所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可以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结合。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化干戈为玉帛等理念在中国世代相传,决定了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坚持合作、不搞对抗,不断追求文明交流互鉴而不搞文化霸权。   2.立足伟大实践,在党的百年征程中不断增强文化自信    旗帜决定方向,道路决定命运。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奋斗征程,在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进程中不断增强文化自信。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了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的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我们党提出新民主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一体的完整建国大纲,其中阐明了关于文化教育的根本主张和目标,带领人民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建设,在实践中促进了对中华文化的自觉认识。   …

  新华社深圳11月20日电(记者王丰)以“开放合作、共赢共享”为主题的2023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将于11月23日至25日在深圳举行,目前已经有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的658家海洋领域重点企业、机构和组织报名线下参展,线下展商数量同比增长超60%,创历届新高,同期还将举办2023深圳国际海洋周。   在20日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记者获悉,参展的既有招商局、中海油、中石油、中船集团、深圳港、中国船级社等行业龙头“老朋友”,也有东方红卫星、大洋智能、威胜能源等“新伙伴”。此外,境外参展商数量超过100家,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挪威、意大利、芬兰、瑞典、法国、荷兰、新加坡、德国、西班牙等国际展团参展,包括美国船级社、康士伯、西门子、俄罗斯石油等行业龙头,“国际范儿”十足。   本届中国海博会展览面积达到11.25万平方米,创历届之最。场馆内将设置一个主展馆和N个专题展区,综合展示中国海洋领域最新成果、前沿科技以及国际合作等方面的成就,以及海洋工程、海洋新能源、海洋电子信息、海洋专业服务、海洋潜水等专业细分领域的创新应用场景和新技术新产品;场馆外在深圳机场码头,还将举办“国际休闲船艇展”。   今年中国海博会上,新业态、新技术、新设备将层出不穷。服务杭州亚运会的“妈祖”系列海洋环流和海浪数值模型、水下超轻量电动机械臂、新一代波浪滑翔机、分体式海底地震仪、采用5G通信技术的水下机器人等一大批新材料、新产品、新技术将集中亮相。   此外,还将举办一场高规格的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论坛和超过20场专业论坛,将有来自国内外政界、学界和商界的超200位专家,围绕海洋科技、海洋产业、港口航运、海洋文明、海洋治理等举行线下演讲,探讨“中国2030海洋经济前景展望”“全球能源转型的海洋力量”“变革浪潮之下的海洋创新企业”“海洋技术前沿领域发展”等议题,强化中国与世界各国在海洋领域的交流对话。 来源:中新网

北美商业生态咨询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彭家荣(Chris Pereira)11月20日在《中国日报》撰文称,全球商界领袖、特别是中美商界领袖密切关注中美元首旧金山会晤。此次会晤就关键领域达成多项共识,这是双边关系稳定发展的新起点。 中美关系向好促进全球繁荣 文章指出,中美关系影响广泛,涉及从学术文化交流到全球安全与旅游等诸多领域。中美对话对于确保全球繁荣至关重要。 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中美在文化和治理方面存在极大差异,因此很可能产生误解。而有效沟通对于降低相关风险极为重要。 中美工商界将从两国关系改善中获得巨大益处。加强合作不仅能带来经济效益,而且能在更大范围内促进繁荣。当政治形势向好,商业活动就会蓬勃发展,这对两国经济都大有裨益。 此次会晤表明,中国致力于促进全球沟通与合作。这类举措彰显了中国在促进全球繁荣中所发挥的领导作用。众所周知,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致力于为全球经济发展与和平作出贡献。 中美合作促进各领域发展 文章进一步分析称,此次会晤为新的商业合作铺平了道路。科技、清洁能源、基础设施等领域都酝酿着机遇,为联合创新与制造提供了平台。此外,这种重要的双边接触还有助于促进共同研发,有望推动气候变化、公共卫生和网络安全等领域取得突破。 同样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致力于促进跨国企业的发展。中美关系的改善有利于促进国际投资和商业往来,将惠及在海外拓展业务的中国企业。从可再生能源到科技等领域,中国企业不仅是竞争者也是创新者。它们在全球市场上促进商业实践与创新的多样性,这类创新不仅仅惠及商界,更是让消费者乃至全球多个领域获益匪浅。 此次会晤不仅仅是一场外交活动,更是一个明确的信号,表明中美两大经济巨头之间的商业往来是畅通的。这场对话不仅让人们恢复了乐观情绪,而且彰显了两国进一步接触的必要性。正如全世界所看到的,中美关系持续发展有望为国际社会迈入更加繁荣、联系紧密的新时代铺平道路。 文章最后强调,此次会晤不仅是中美关系的里程碑,更是为21世纪全球合作树立典范。 来源:中国日报